复读12年,只为上清华?这样的执念,你怎么看?
近日,一篇题为《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文章,在网上引发了关注和热议。
图片来源网络
出生于广西农村的80后唐尚珺,今年是第十三次参加高考。他从2009年踏上高考之路,此后十二年间,一直在为自己的清华梦而不懈努力着。
第一次高考他得了372分,能上一所三本学校,但是这与他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后来又听说复读能够得到学校的重金奖励(当地有人复读上清华获得了60万奖励),他觉得复读既能上理想学府,还能挣钱,是个一箭双雕的事情,于是,他开始了“复读长征路”。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时间的拉长,唐尚珺的成绩也确实在提升。2015年他被吉林大学录取,2016年他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2019年达到了645的高分。但是,唐尚珺是“非清华不上”。
今年,他以591分被广西大学录取。已经33岁的他,这次决定“再考一年”,实在不行就边上学边备考。每一年高考成绩出来,他总会说:“争取明年最后一次。”一年、两年,年年下来以为明年会更好,但现实并不如意。
人生有限,执念太深伤害也大
图片来源网络
复读12年的唐尚珺,显然和同龄人是格格不入的,他的同学们早就念完大学,毕业就职、结婚成家了。而他与社会隔绝太久,一直在高考这个节点打转徘徊。
73岁的老母亲,早就不关心他上什么学校了,只希望他早点结婚生子,“跟正常人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哥哥姐姐全家人都在为他的人生发展而发愁担忧。
面对依旧遥远的清华梦,今年他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但是骑虎难下,他已经把最宝贵的青春丢在了过去,深深地陷入一种执念和思维怪圈里。
有专家说,像唐尚珺这样出身寒门的有志青年,应该得到外界的关注与鼓舞。因为,对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科学的人生规划指导和心理疏导,这是社会、学校应该加强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
支持?不理解?人生如何抉择?
面对唐尚珺的经历和选择,网上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称赞他为梦想而坚持,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实现几个梦想,能为自己认可的事情拼尽一生,是值得钦佩的”,“正常人的生活并不是靠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来定义的,他有选择的权利和追求理想的自由”。
也有人对唐的坚持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样的坚持没有意义,没必要执着”,“父母都老了,家里人都要照顾你,这样难道不是自私吗?”
小编觉得,人有梦想并为之奋斗,是令人赞赏的事情。但是,高考并非人生全部,更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如今,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丰富了生活形式,这都大大拓宽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方式。我们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就是有价值的。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人生一定会有缺陷、遗憾和失败,但是如何面对这种不圆满就划分出了不同的人。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反思和调节,从挫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人生有限,我们能陷入迷惘而错过精彩。人生也很长,我们有很多领域和时间,去赢得喝彩。
面对此事,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