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一步步拉开的?(下)
成本最低的四个成长之道
1.早起
芝加哥大学克雷特曼教授研究发现:成年人在睡眠后的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依照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预计的早起时间,推算入睡时间。
在早晨七点左右,人的精力最为充沛。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期,列出今日计划,或是复盘昨天的工作心得、记录思绪感受、运动、晨读都可以让整个上午神清气爽、效率满满。
2. 冥想
许多人会认为冥想与打坐、禅修似乎都是与世无争或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做的事。
但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如比尔·盖茨、《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都在运用这一“免费”的成长工具。
研究表明,通过冥想练习,大脑皮层表面积会增大,大脑灰质变厚。
这意味着,冥想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心无杂念,每天坚持练习,就能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说,即使你不在冥想,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的离散, 保持高度的专注。
3.阅读
我们需要避免“假阅读”的状态,读得多、读得快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自我陶醉。
阅读是为了改变。
很多人以为一本书只要读完就结束了,实际上,读完之后的思考、实践更加重要。只有它实实在在对你产生了影响和启发,这本书才不算白读。
而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联想到了其他的知识,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这说明你的知识网络正在形成,很多独到的创意和灵感正是由此而来。
4.运动
运动的好处众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运动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关键看你如何安排运动之后的时间。
许多人在运动后习惯刷手机、玩游戏、逛街, 甚至直接睡觉,这实际上是“浪费”了刚刚生长出来的神经元。
在运动后的1到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
长期坚持这种“运动+学习”的模式,你的头脑就会越来越灵活。
常听人感慨“听了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知道”并不意味着“内化”,只有真的按照其中的某一点去实践,它才真的会对你产生作用。
同样,真正的成长并不在于懂得多少道理、看了多少书,而在于自己究竟改变了多少。
当你想要变得更好,做出某些积极的改变时,记得提醒自己:
知道某个道理或技巧,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后面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这样,也就不会那么浮躁、焦虑了。
变得优秀从来不是一条快车道,但从认知觉醒开始,我们能够避免许多弯路,从而更清晰有力地把握人生方向。
来自十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