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注意!“手机游戏”、“校外培训”,这些都绕不开家庭教育
近来,“手机游戏”、“校外培训”,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教育热点。
教育是需要个人、学校、家长、社会多方努力的。对于这两个问题,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聊,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应该做点什么。
孩子沉迷手机,“根”在这里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与普及,孩子沉迷其中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子产品使用过度,不仅给孩子带来近视、脊椎、关节等生理发育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孩子叛逆、不思进取、耽误学业的情况。
在平时,家长一看到孩子抱着手机玩儿,就头疼不已,生怕他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这时说多了会让孩子烦,说少了又不管用。那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出发,巧妙地帮助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被游戏所掌控?
图片来源网站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先分析一下手机游戏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往往一个流行度高的游戏,一般都具备这些特点:入门简单、上手容易;反馈及时,规则清晰;排名激励机制,环环相扣的关卡,让人欲罢不能;无限次地重复试错机会;队友交流、团队协作,有归属感。
看到没,这么多的精心设计,别说孩子了,成年人都会爱上游戏的。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尚在发育中,他们的前额叶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理性思考、制定计划、调控情绪的能力不足,但是情绪动机系统又很敏感。所以,孩子喜欢上充满乐趣的手机游戏或者其他事物,这都很正常。
关键的是,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时间和行为的管理,疏导孩子放松情绪和追求爱好。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说家长都成天离不开手机,沉迷短视频、直播、网购、浏览资讯,孩子自然也会被“勾了魂”。
“堵不如疏”,见到孩子玩手机,不能着急吵骂,万一他是在查资料、看学习视频呢?更何况,孩子进行娱乐是合理正当的放松方式,我们要注意的是控制时间和尺度,要缓缓地把“车速”降下来,让孩子渐渐知道啥时候要停下来。
“知子莫如父母”,可家长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不可老去拿谁家孩子来对比。我们要通过交流,明白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加以鼓励和引导。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根本上是深层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家长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层面的支持与陪伴。除了手机和游戏,孩子还有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与,我们不能把孩子推向手机的“怀抱”。
图片来源网络
真正戒不掉校外培训的是家长
围绕治理校外培训和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双减”行动已经开始。北京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暑期不再开课,上海取消了中小学生的联考、月考,浙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学科分类排查统计......
但是,“双减”的出台,并没有减轻家长的焦虑,反而还加重了。中高考的选拔机制仍摆在那里,分数还是关键、有的学生成绩差确实需要补弱、孩子课余时间怎样利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家长所焦虑的。原来,戒不掉校外培训的是家长啊!
图片来源网络
这里我们要先讲清楚一点,此次治理校外培训,并非是一刀切地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关停。主要要求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也就是说,在工作日,学科类的补差培训是允许的,家长仍然可以给孩子报相关培训课程。
其次,文件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意味着,教师校外补课会被严禁严查,家长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老师“校内不讲校外讲”而学不好。学生在校就能学好,也就不需要太多额外的补习。并且,学校还有配套举措——课后服务,如果课内没有学好,课后服务时间,老师要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今年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调查显示学科课外培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是有限的。超前学习和过度补课,会大大降低学习兴趣,造成大脑和心理负担。父母过多关注子女学习,尤其是考试成绩或名次,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帮助处境不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功。所以,比补课更有效的,是做好家庭教育。
“双减”政策正在调整教育评价。考试的“去分数化”、学校的“去等级化”,都在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现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我国如今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而大学生就业要靠相关部门力保才能稳住70%,不少地方存在严重的“技工荒”。啥意思?大学生比职校生就业难多了。所以,各位家长们,您还真的认为高考分数竞争过他人就算成功了吗?
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就业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显然不是通过学科补习能获得的。
小结:家庭教育其实更重要
今天,我们针对当下最热的教育问题,剖析了一下家庭教育层面。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归咎于父母,而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孩子所处的状况,以便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变。
时代在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跟不上发展趋势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落后于时代步伐,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触、最频繁接触、最亲密接触的教育方式,它对孩子的影响最深远,我们要和孩子一同学习进步,彼此成就。